工商時報【陶文】
雖然這是個變化的世界,不過在核心價值範疇內的變化,卻是最高境界的蛻變。本周射手們的貴人在遠方,代表的是有必要走出家門,接觸不一樣的團隊與人群。對於家庭事務而言,稍安勿躁是理想建議,購屋、搬家、入宅都是如此。投資求財運勢佳,積極換手,營造短線財利。幸運物與色彩:珍珠與銀色;幸運數字:7、6、8、0。
文/林柏辰,杜蘭法學院能源環境法碩士生(Energy & Environmental LLM , TU)
死刑的歷史由來已久,在有文字以前的原始時代就存在了。在漢高祖劉邦進咸陽城時和百姓約法三章中也包含著死刑。隨著時代的演進,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人類從歷史中記取教訓後,刑罰的方式也不斷的在改變。國家的刑罰權,在當代思考中,也並非漫無限制,像是酷刑(Torture)在國際法下原則是不允許的。台灣在法定刑上也廢除了以往「唯一死刑」的規定(所謂唯一死刑,指的是法律給法官針對該罪責的判刑選擇只有死刑,沒有別的選項)。
簡單來講,死刑就是國家將罪犯的生命以人工的方式停止其生命的運作,可能有槍斃、施打藥劑、絞刑和電椅等等,依據不同國家和時代而各異。
在現代國際社會,廢除死刑的國家大多位於歐洲,歐盟的官方立場即是廢除死刑,而美國目前則是部分州法沒有死刑。就目前筆者在法學院課堂上遇到的學生就這議題的意見,歐洲同學打從心裡認為死刑是不可以的,大陸同學大多數認為應該要有死刑,美國學生則似乎正反意見各占一半。
下文中,筆者嘗試整理出目前常見廢除死刑的可能理由,不論大家的立場為何,都能當作是一個思考的參考。
提倡廢死的可能論點
- 國家殺人,是價值觀的自打嘴巴
- 只要法官不是神,誤判就一定會有
如果我們這個文明社會所追求著價值,是寧可「不判人死刑」,也不願「錯殺一個無罪的人」,那我們應該做出「沒有死刑」的選擇。如果我們在整個制度上採取了這個價值取捨,那不論某個個案真的有人多兇殘,也無法推導出制度上應該要有死刑的結果。
- 我們消除的是罪惡,不是人本身
當代刑法的目的,是在「保護法益」,有「一般預防」和「特別預防」的功能,也就是在制度上防止法益受到侵害,在個別行為上也有預防其再度發生,達到矯正的效果。以眼還眼的「應報主義」不是當代刑法所追求的目標。
- 死刑的嚇阻性是個迷思
事實上,人類社會施行死刑這麼數千年,死刑確實沒消除過什麼罪惡,許多犯罪在千年的死刑下也都依然存在。而廢除死刑的歐洲國家經過這些年來,從來也沒人覺得,就一定比有死刑的地方重罪犯罪率更高或更危險(甚至有人會認為剛好相反)。
「治亂世用重典」其實一直是一個倒果為因的想法,例如:往往金融犯罪嚴重的地方,金融犯罪處罰才重;而一個原本就很平和守規矩的地方,反而刑責規範沒有重罰的必要。
- 死刑不符合比例原則
或許,有民眾會想到「假釋」,畢竟無期徒刑還是有可能假釋,那該怎麼辦?如前所述,刑法的評價對象是行為,目的上具有預防法益被侵害的功能。而假釋是以該人改過向善為前提,如果該人獲得假釋,其實也代表刑法的目的也已經告一段落了。雖然我們不需要把全世界的人都想成大好人,但也沒必要悲觀到假設「人永遠不可能改變」。
- 死刑並沒有實質的保護被害人,更沒解決任何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存活的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屬的需求,遠遠不是把被告處死而已,這也是為何「被害人保護協會」被建立的原因。也有人會說「那你就把你媽或你妹給人殺殺看啊」,如果真的如此人所假設的狀況發生,主觀上或許會想報復,或是私下尋求復仇手段,但就一個作為公共政策的刑法而言,國家的法律也是要為了讓社會更好而存在,國家機器不會是主觀私人的報復工具。
- 世界本來就不是完美的,法律也不會讓他變成完美的
有時人想有強力法規範解決一切問題,源自於對於更好的生活追求也無可厚非,但社會上的各種行為結果,其因果錯綜複雜,並不是用一個「殺人者死」就能解決的。
我們或可用不同的方式去改善犯罪者:教育、社工、心輔和社會福利各種面向去做改善。換個角度說:社會上如果少了死刑,這個社會並不會完蛋;但如果這個社會只剩下死刑這個解法,人們才更應該擔憂。
哪家銀行貸款利率最低結語
限於篇幅,就死刑的問題,本篇就提供常聽到的一些廢死見解給大家。也請各位讀者先冷靜,別急著罵「如果你家屬被亂刀砍死再來說嘴吧」,筆者相信大家都是很理性的,對此議題筆者也並無特定立場。很多立法問題,本來就是價值取捨,並沒有一定的對錯可言。而在對公眾政策的對話思辨中,這就是一個好的練習例子。
如本篇中,筆者丟出一些常見的廢死觀點,而認為應該要保留死刑的人,就可以逐一針對這些論點,提出相反的數據、理論和實證經驗進行反駁,這些都是好的對話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也算是關懷社會的一種政治參與,不論是進行何種的公共議題討論。
死刑的相關爭議還有很多,像是法律已經授權行政機關執行期限,立法機關除了修法之外,立委個人對行政機關施以政治壓力去加速執行是否違反權力分立原則等等過去的時事,都是值得探討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自行深入了解。
原文出處
死不死刑,保護了誰?
延伸閱讀小額貸款推薦
個人信用小額借貸資格判不判死刑,標準在哪裡?
二次協商
二次協商是提供給95年度已參加公會協商或97年度4月11日後申辦前置協商的債務人,因社會景氣的變動、薪資調整…等不可歸責於己之導致還款困難,更甚發生毀諾情形,即可參加二次協商方案。
正常繳款協商
正常繳款協商指仍按原商品契約內容按時按期還款,但因利率過高債務人有不能負荷之虞,於可預見不能繳款情況之發生,先行與債權銀行進行協商。
呆帳
在消費者金融範圍而言,指的是金融機構因無法收回債權所產生的損失。依「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的規定,經由逾期放款及催收後,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扣除預估可收回部分後即轉銷為呆帳:
一、債務人因和解、解散、破產、逃匿之宣告或其他原因,致債權之部份或全部無法收回者沒工作可以借錢嗎。
二、擔保品及主、從債務人之財產經鑑價後或扣除第一順位抵押權,殘值不足以還清債務,或執行費用接近或超過銀行可受償金額,執行後無實益者。
三、擔保品及主、從債務人之財產經由多次減價拍賣後仍然無人應買,而銀行無承受實益者。
四、逾期放款及催收款逾清償期後二年,經催收仍然無法收回者。
更生程序
「更生程序」是指由債務人提出一個最長六年、至少每三個月還款一次的債務人清償計劃(此計劃稱更生方案),更生方案經法定程序由法院認可後,債務人只要依照方案履約完畢,除了不免責債權外,就當然免除其他債務(當然免責)之制度,在更生過程中,債務人所從事之職業不會受到任何限制。
信用破產
法律上並無此解釋名詞,但銀行在評估借款人個人信用狀況時,會依照聯合徵信中心所提供的徵信資料做參考,若個人與銀行往來資料皆顯示不正常的狀況,聯合徵信中心會將個人的信用評分標註低於一般標準,而金融業者評估個人信用條件後一致不同意借款時,意同個人「信用破產」。
前置協商
金融機構前置協商係依消債條例第151條之規定:「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因消費借貸、自用住宅借款、信用卡或現金卡契約而負債務,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並表明共同協商之意旨。」
負債整合
負債整合就是將信用卡、現金卡、信用貸款等等的債務全部整合到某一家銀行或金融機構,直接在同一家銀行繳款即可。負債整合種類繁多,銀行可以評估債務人的還款能力及狀況來調整還款方案,有些也可透過較低利率貸款來整合高利率貸款,而整合負債與其他貸款的比起來期繳款期限年限較長,較能減輕債務人負擔也能省去至多家銀行繳款的麻煩。
債務協商
債務協商就字面的解釋係指債務人與債權人雙方經過共同商量,取得共識並實行之。
逾期繳款協商
逾期繳款協商指的是債務人已實際出現繳款困難,已有逾繳紀錄必需和債權銀行進行協商,以避免相關法律催收程序。
整合負債貸款
消費者將名下的銀行負債例如信用卡、現金卡、信貸...等等,整合到利率較低的單一銀行貸款裡。
一通電話-真心誠意幫您解決宜蘭代書貸款
那家銀行貸款利率最低?最低個人信貸利率
『貸款首選』借錢週轉一通電話解決你的困難如何與銀行協商
透過網路的方式花蓮小額借款也能找到理想方案
小額借款推薦-線上幫你快速配對
B1665DECF9AC05A8